2021年度 建筑组

JGJ 475-2019 《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人: 杜小光、张 辉、王剑非、董 宏、冯 雅、吴 青、杨 成、李守立
项目概况

1986年中国第一本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发布实施后的17年中,除温和地区外其他4个热工设计气候区都发布了适用于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并经完成了多次修编,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经按照“三步走”的节能目标将节能率提高到65%

这一时期,温和地区所处的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都发布了各自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但是,三省除了温和地区以外,还有处于其他气候区的城镇。由于温和地区气候条件较好,较其他气候区建筑的供暖空调能耗少。相关标准的关注点也更多地集中在能耗高的气候区,而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与指标要求多是参照相邻气候区。标准中对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的特点体现不足。

长期以来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长期缺失,造成的国家层面上建筑节能系列标准的不完整,温和地区各省份地方标准缺编制乏指导基准。因此,通过能耗模拟确定了不同的节能目标下建筑围护结构的指标限制,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充分考虑温和地区现实状况后,综合考虑经济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编制组选择将节能50%作为标准的节能目标。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 气候子区与室内节能设计计算指标;4. 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5.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6. 供暖空调节能设计。

《标准》综合考虑了经济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从国家层面上为统一温和地区居建节能设计目标、提升温和地区建筑节能整体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标准于2019101日颁布实施。

技术特点

1)抓住温和地区夏季凉爽的气候特征:在标准编制时,温和地区的各项指标要求主要以冬季保温设计为依据,兼顾夏季隔热,避免产生夏季空调负荷。

2)差异化处理温和A区、B区的设计要求:温和地区2个气候区子区间的主要差异是A区冬季有保温要求,B区则不需要考虑。因此仅对温和A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提出限值要求,在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上,对温和A区冬季南向提出最小限值,对温和B区夏季东西向提出最大限值要求,在进行建筑的合规性判定时,只允许温和A区的建筑进行性能化的判断,而温和B区必须满足规定性指标的要求。

3)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强调被动式设计:温和地区冬夏季室外温度与人体需求相差较小,自然环境好,由此而产生的建筑供暖空调负荷较低,使得温和地区成为建筑被动式设计理想的气候区域。标准中对合理的建筑朝向提出建议,更是对建筑的自然通风、遮阳设计、被动式太阳能利用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先进性与创新性:

   研究分析了云南省温和地区气候条件下居住建筑,结合温和地区子气候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需求,对温和地区典型城镇进行了热工分区划分,确定了温和地区子气候区在节能目标下建筑围护结构的指标限制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的指标,编制了国家行业标准《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填补了我国温和地区居住建筑无节能设计标准的空白。